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章 人类社会中的法律与正义,唯心与唯物之争

蹲在牢房里,王志纯盘坐在床上,派蒙则气鼓鼓的。“那群家伙真是过分,做饭的不讲究卫生,还骂人;千岩军居然拉偏架,还庇护那个大妈。”

王志纯睁开眼睛,“派蒙,不必气急。我们明天上午就可以出狱了,出狱后,就去总务司去举报即可。若是不行,直接找甘雨凝光;如果还是不太行……”说到这里,王志纯摸摸下巴,似乎他也没什么好办法。要不大晚上脸一蒙直接突突了那些狗种?疑似有点太极端了。

至于犯人应不应该被关心饮食什么的……王志纯对此的看法很朴素。既然没有直接将这群犯人杀死,说明关在这里的人至少罪不至死。而其中一部分预期会在未来被放出来的人则是被期望会正常回归社会的部分。可是如果在监狱里,犯人因为一个已经背上处罚的罪名而再次遭受不处于处罚范围内的虐待,那么怎么能对这个犯人起到规劝改造作用?还不如直接杀死了当,至少可以永绝后患。

至于正义什么的,王志纯只想说,他对法律与正义的理解并没有那么肤浅唯心。相反,他一向从历史唯物的角度来判断问题。在广大文明史上,律法的诞生是为了维护秩序,而秩序是为了保证团体的良好运行。奴隶制时代,有维护奴隶主团体的法律;封建时代,有维护地主的法律……

也就是说,杀戮、抢劫这些事,并非是某种先天性的“罪孽”,而是源自社会对于破坏运行者的判决、处罚。在人类尚且莽荒、各自为营的时候,互相杀戮并非是什么值得说道的事情。当人类开始形成聚落后,自相残杀就成了罪,并非是这件事天然的不正义,而是因为这样会破坏聚落的内部运行,妨碍它的功能。

源自于此,王志纯没有先天本能性的对于犯罪者的“歧视”,在他看来,这些人仅仅是做错了事,破坏社会运行,要惩罚,仅此而已,就像是机器里的零件变形错位,就被取出来,要么扔掉(处死),要么重炼(坐牢改造)。于是他就不认为罪犯应该在法律机构的判决外还要承受范围外的惩戒,包括饭菜里不注重卫生——除非法律的判决里这么写了,那便另当别论。

将自己的看法和派蒙交流,促使她动脑子,迫使她忘掉不开心的事情。这招果然有效,派蒙立马陷入思考,“感觉好奇怪啊,这好像和人们平时认为的不一样。”派蒙抓耳挠腮,觉得自己矛盾不已。

王志纯安慰道:“很正常,因为人类社会里,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凤毛麟角,所以为了更高效,低成本地达成社会安定,就编制了一套理论,比如说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